欢迎访问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网! 返回主站
思政动态

在马言马 积极推动我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 颜毓洁)

发布时间:2021/11/24 0:00:00浏览次数:27846 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教育部适时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号),明确要求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谋划推进教育系统学习教育的首要前提,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注重实效长效,确保干部师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进年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在校董事会、校行政领导的大力指出下,积极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关键课程”,为适应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谋篇布局,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守正创新:校党委高度重视、校行政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大力配合,努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充分发挥好实践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作用;统筹好优质教学资源及平台建设助推线上教学;以科研反哺教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发掘本地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确保思政课教育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一、校党委高度重视,校行政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配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年来,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 ,加强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努力和效果。党委书记温锋同志在全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网发表题为《以3·18讲话为指导,进一步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守正创新工作》,文章从高校思政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等维度,强调学校要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工作的大格局,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以“六要求”为基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坚持“八个统一”原则,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守正创新。党委宣传部严建会教授在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网发表题为《新时代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思考》,认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应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注入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持续良性发展。

近年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在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配合。自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党史学习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及学校党委的要求,带头落实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和有关重要工作。党支部采取“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形式,分别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专题开展学习研讨。组织学院思政课教师进行线上培训学习,上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为打造“可行走的红色课堂”,充分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学习,组织教师前往马栏革命旧址参观学习,涵养党性修养。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经校党委同意成立了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学院颜毓洁、朱旭、菅建伟、杨芝四位同志为宣讲团成员。期间,校党委宣传部长严建会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毓洁教授先后为陕西省武功县、礼泉县、咸阳市国资委、卫健委等作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报告,并对全校领导干部、全体教职工党员及学生党员代表作了题为“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主题宣讲。在党委中心组(扩大)暨第四期读书班学习会议上,根据会议内容,集中辅导学习《中国共产简史》等。菅建伟老师以《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和民主革命胜利的精神密码》为题导学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的历史;杨芝老师导学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侯帆老师导学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2018庆祝改革四十年周年)的历史;韩雨颖老师导学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十八大至今)的历史。

在校党委领导下,在校行政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摆在教书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多次召开思政课教师集体研讨会,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20条)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努力精准把握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际,进一步探究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和工作方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实现教学问题科研化与科研成果教学化,以科研反哺教学,建立了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新机制,不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新活力。近一年多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教师结合时政热点和自身教学实际在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发表一系列理论文章,突出地表现为2020年科研聚焦点为对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重要精神的深入解读,2021年则集中体现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及七一讲话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等方面,为此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文章。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在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合力下积极编纂完成了《建党百年专题系列论文集》,约16.2万多字。最近,学院积极组织参加陕西学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适时成立了思政大练兵活动工作机构,制定思政“大练兵”活动实施意见,今年我校共派出6位教师以及一个优秀师生教学团队,采用生动鲜活的形式载体,充分运用网络思政成果,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科学安排组织实施。截止9月26日,我校参赛教师已将授课视频按照要求上传至规定网站。

二、努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

当前教育系统加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教育引导大学生弄清楚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作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积极做好“三进”工作,在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中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抽调骨干教师组成宣讲团,集体研讨,精心备课,深入二级学院为全校师生解读“十九大报告”,学习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党史等“四史”学习教育宣讲工作。思政课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征程”“百年辉煌历史艰辛探索及现实启示”“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专题,作深入浅出的解读与宣讲,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副院长朱旭副教授谈到,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们要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与行动自觉;同时我们要教育学生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适时召开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会议,围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议题展开讨论。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统一思想,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投入思政教学工作中,努力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收益的课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决策部署。2021年6月9日,学院组织教师召开“凝心聚力学党史,砥砺前行强党性”知识问答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努力做好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践行者,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坚定与党同心同向的政治信念,努力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课堂,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学院副院长朱旭副教授、菅建伟副教授、韩雨颖老师、吴文娟老师等相继在课堂中向学生作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我院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的这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生反响强烈,参与的积极性高。同时学院教师就思政课守正创新和党史学习教育发表了许多心得体会文章。进日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连续登载我院朱旭副教授文章《新时代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党史文化教育的对策与建议》、菅建伟老师文章《努力推动高校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向深向纵发展》、侯帆老师文章《高校思政课教学推动党史教育“三进”工作路径探析》、王欢老师文章《传承和弘扬“梦桃精神” 做新时代最美的奋斗者》、刘晓越老师文章《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等。

三、充分发挥好实践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作用

日前教育部举办了“同上‘四史’思政大课”,邀请优秀思政课教师、权威专家进行教学示范,这是很好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四史”课通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等方式开展教学;我校结合学生实际特点,运用科学、开放、创新的方式方法启智寓情励行。

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好方法。它通过学生自我收集资料,以团队为中心,在探究和研究中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它包括六大步骤:布置活动安排——分组与选题——收集资料列提纲——教师修改提纲——论文撰写与讲演准备——讲演与评分。通过这种方式,杜绝了当前学生存在的不劳而获的抄袭现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总结中写道:“这种方式充分激发了我们的创造热情,给了我们一个发展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学以致用的机会”;“增强了我们收集、处理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了我们分工、协作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大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准备时的紧张、绞尽脑汁时的筹划、结束时的轻松与兴奋,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除了课内实践,我院还高度重视课外实践。每年“5·4青年节”“世界读书日”等重要纪念日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院团委、学生处以及图书馆等部门联合举办读书竞赛和演讲比赛活动,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要参加至少四次读书竞赛,读书的范围,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学校推荐书目,提供书籍,提出要求,制定规则,加强辅导,精心筹划,组织交流,开展评比,实施奖励。这类活动对于浓郁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效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读书竞赛,我们还有其他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讲演比赛、辩论大赛、歌咏比赛、诗词朗诵大赛、校园文化周、创新创业大赛等,也都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些第二课堂活动都很好的起到了辅助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统筹好优质教学资源及平台助推线上教学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交流、专题培训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周末理论大讲堂”等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四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直播,指导学院思政课教师做好集体备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课程建设实际情况,指导思政课教师召开教学交流研讨会,深入研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经验做法,以其推动思政课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响应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思政课教师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及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以学校自主研发的线上教学平台——“陕服云学堂”为载体,合理安排好每节课的课前预习,课中PPT讲学,课后练习题、知识拓展等学习活动。教师在后台也可以随时跟踪、督促学生学习,确保“一个不能少”。 老师们还积极采用“课堂派”“雨课堂”“对分易”等教学辅助平台,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为学生及时发送学习资料、清晰梳理重难点知识、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教学资源和平台的综合利用,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去年,全体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收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时政纪录片《人民至上——习近平指挥战“役”进行时》、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等公开课,及时挖掘故事中的宝贵素材,为教学做好准备。《基础》教研室主任杨芝老师谈到,通过疫情阻击战,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到了中华民族直面困难、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在疫情中涌现出来的一批“90后”“00后”先进人物,正是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特别好的案例。

五、以科研反哺教学,为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近几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实现教学问题科研化与科研成果教学化,以科研反哺教学,建立了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新机制,不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入新活力。学院鼓励教师通过科研加强对教学中相关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结合教学实际,以课程中的核心关键问题的研究为导向,通过科研、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学院多位教师结合当前理论热点和自身教学实际在有影响力的主题媒体网站发表一系列理论文章。学院鼓励教师通过科研加强对教学中相关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结合教学实际,以课程中的核心关键问题的研究为导向,通过科研、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截止目前,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46篇,其中被北大、南大核心期刊收录3篇,在国家级、地方主流媒体发表网络思政文章20篇。同时,学院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并取得较大突破,其中2021年获批教育部社科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项目1项,立项经费10万,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教育部项目申报零的突破;2021年学院获批首届陕西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自筹项目2项;2021年获批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科研项目1项,经费1万;2021年申报陕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经费1万,拟立项。2020年获批陕西省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近2年,获批校级教改和科研项目共9项;获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中,颜毓洁教授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网题为《阐释与传承:“西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表达》文章获陕西省教工委网络思政优秀成果一等奖;菅建伟老师发表于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网题为《“西迁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章获陕西省教工委网络思政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王欢老师发表于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网题为《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文章;杨芝老师发表于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网题为《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掘好本地本校教育教学资源,确保思政课教育教学取得实效

长期以来我院积极发掘本地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确保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纲要》的具体要求,我校从招生到毕业,从课内到课外,从授课到活动,从校内到社会,从群体到个体,从教材到环境,努力全方位、全过程、多途径、多方式的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渗透到学生的培养和成长之中。季羡林国学院是目前国内保存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遗物和作品最多、最完整的纪念馆,曾先后被咸阳市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予“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吸引各级领导、各行专家、广大群众数万人次参观学习,成为我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培养新一代品德高尚,内涵丰富的人才教育基地。季羡林国学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号召,交流国学思想,传承国学精粹。

此外,学院还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季羡林国学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国学思想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课程以季羡林先生多元文化观中“爱国”“孝亲”“尊师”“重友”的思想为主线,尤其是将季羡林先生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百年人生积淀下来的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怎样看待个人命运、怎样做人与处世、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礼貌、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荣誉、怎样对待压力、什么是孝道、什么是长寿之道等理念融入到课堂中,起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与此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无论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从品格、修身、名利、学习、家庭、人生困顿等方面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具有启迪作用。

最近,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整合学校优质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科学安排组织实施;准确把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内容、课程载体,立足学校、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需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挖延安精神、西迁精神、赵梦桃精神等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思政课教书育人成效。

版权所有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 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网

校址: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同文路1号 | 邮编:712046

招生咨询电话:029-38114101 3811410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