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新闻网! 返回主站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新闻网-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登载我院教师文章
党建思政园地

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登载我院教师文章

作者: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23/3/22 15:01:25浏览次数:6310 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路径和方法探析

2023年03月21日 11:17 侯帆 颜毓洁  点击:[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指明了道路和明确,提供了遵循。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守正创新应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立体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可见,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并以此为指导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方法,从中探索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的新思路,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一论述为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当前,各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守正”,守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固堡垒,坚持思政课教学的大方向不动摇。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注入新的血液。而如何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所有高校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去,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最为生动的举措之一,同时,也可以有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理论讲授上可以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内容。近年来,虽然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但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还存在诸多弊端,如说服力欠缺,课程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关联性不强等。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有效解决“配方”陈旧、“工艺”粗糙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可以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且优质的理论资源,可以更新思政课教学的“配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2.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自十九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认为,在新时代,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路径,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当前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而通过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换言之,思政课教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理论阵地。

一般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课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相通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曾经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教育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的引领和境界的提升都具有重大作用,这和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以“立德”作为基础,以“树人”作为目标,都在积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就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更好地塑造大学生正确“三观”的目的,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可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存在巨大挑战,随着经济、文化等全球化的加剧,中西文化产生剧烈的碰撞。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作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需要足够的文化自信去迎接这些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大学生在思政课上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培育出信仰坚定、自信自立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1.提升广大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落实好此项报告精神,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通过阅览各类传统文化书籍、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充电”,不断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并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有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中。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也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学科交叉,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传播路径等问题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积累问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时遇到的困境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课题;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将自身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去,反哺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最后,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的优势,利用集体的力量弥补个人能力的缺失。当前,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各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都在持续推动学院的标准化建设,而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相应的教研室也是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之一。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的优势,在开展教研室活动之时,将如何提升思政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如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等问题作为教研室活动的主题,通过集体攻关的方式,实现共同进步。

2.紧扣教材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高校思政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首要是坚持好“守正”的原则,明确思政课的定位与担当。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定位即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定位准确、职责明晰,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创新。其次,高校思政教师仍旧要以思政理论教学为主,坚持“内容为王”,适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最后,思政教师要灵活运用讨论式、对话式、情景再现式、案例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二者融会贯通。思政教师要认真研读《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的教材内容,在授课之时,紧扣教材内容,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鲜活素材和案例,精准、有机融入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为思政理论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要避免“两张皮”问题的出现,坚持二者同向同行,共同发力,共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呈现出具有浓浓传统文化特色的趣味盎然的思政课。

3.知行合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论学习一定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入脑入心入行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绝不意味着纸上谈兵,绝不意味着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知行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开展各类思政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理论认知上升到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让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继承者。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领路人的引领作用,避免千篇一律的实践主题和实践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因此,面对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教学选择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重点关注地域传统文化、深挖校本资源,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精心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的实践主题和实践形式。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此类实践活动中真正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领略和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4.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辟网络思政教育新天地。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师,要积极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这是当前高校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靠数字化、网络化助力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工具性和价值性的融合。在众多新媒体平台当中,高校思政教师尤其是要利用好微信这一平台。微信平台具有受众群体广、操作简易、系统完善、发展成熟等特点,所以思政教师可将其作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要有效媒介。高校思政教师在授课之余,可引导学生积极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信公众号,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微信公众号作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让信息技术赋能此项工作,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空性得到有效扩展。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科研团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活动,用文字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结合大学生专业特色,引导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编排传统文化音乐剧;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于他们的自觉行动。

总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类有效途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二者的融入,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二者同向同行,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侯帆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颜毓洁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版权所有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 新闻网

校址: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同文路1号 | 邮编:712046

招生咨询电话:029-38114101 38114102  陕ICP备08004745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