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新闻网! 返回主站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新闻网-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西安工程大学、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打造人才培养沃土
媒体报道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西安工程大学、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打造人才培养沃土

作者:严家民 张琪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20/10/17 16:38:57浏览次数:36985 次

西安工程大学:全方位助推创新与创业零距离对接产业与地方(严家民 张琪/文)

故土新耕,新姿摇曳,坐落于古都西安的西安工程大学,坚持纺织服装特色,颠覆了大众对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的刻板印象,为地方经济和纺织行业的发展,描绘出一抹亮丽的色彩。

百余年传承:长燃七星灯火,彰显办学特色

1912年开启办学历史,1978年独立建校为西北纺织工学院。上世纪80年代,扎实的工科基础与个性的艺术气质在这所学校相遇碰撞,西北纺院在高校林立的古都西安,跳动起活跃的时尚音符,这种艺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在今天得到了强化和彰显。

目前,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唯一一所培养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人才的高校,在传统纺织服装学科专业体系基础上,学校根据现代“大纺织”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优势产业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了以“一干两翼”为学科结构的“大纺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纺织工程学科为核心,智能机械、信息控制、纺织材料、服装设计、经济管理为支撑的学科链,通过一流学科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发展。目前,学校是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和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零距离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

在国家纺织服装转型升级的机遇抢抓期,西安工程大学按照“做强纺织、做靓设计,做优相关学科”的学科建设总思路,推进“互联网+纺织服装”学科提升计划,加大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产教深度融合,重点围绕产业用纺织品、智能制造、时尚创意等领域,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其中,矢志纺织报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研制开发的“军港纶”系列产品和军服,被广泛应用于我军驻港驻澳部队、解放军各兵种、武警官兵等人员服装,展示出我军将士英姿飒爽的新形象,该成果荣获纺织界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当“非典”疫情肆虐时,姚穆院士团队又积极作为、主动出击,将研制成功的新型医用防护服送到了“非典”防治一线的小汤山等医院,并赠送给陕西医护人员80余套。

围绕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需求,学校在纺织材料、生态纺织及清洁化生产、智能化纺机设备、时尚创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构建了符合学校特色的科研创新体系。学校构建的“5+X”产学研创新工程体系,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服务,为纺织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技术升级和效益提升做出积极贡献,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2017年,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级高工陈美玉参与完成的“工业排放烟气用聚四氟乙烯基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三年来,西安工程大学还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0余项,2017年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及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

此外,西安工程大学先后建成了23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基地;与浙江、福建等地方政府、企业共建27个合作科研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在山东如意、青岛即发、浙江洁丽雅、广东溢达等130多家企业中建立了实践实训基地。

西安工程大学与全国最大的纺织电子仪器和设备科研生产基地——陕西省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四主体一联合”创新平台——陕西省智能纺织机械研究中心已通过省科技厅、发改委的联合组织认证。该平台围绕智能纺织装备领域,重点针对高端纤维、纱线、织物的性能及质量检测仪器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构建了纺织装备从单机的智能化向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技术体系。

全方位助推:搭建双创平台,营造匠心匠意

如今,工程训练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大双创育人平台,成为西安工程大学育人的亮点和特色。

学校建成了国家层面的“西纺文创众创空间”,具备人才培养、文化交流、成果转化和经纪服务四大功能。园区现已入驻44个创意团队,9个孵化团队(注册公司),每年为1000余名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西安工程大学通过双创育人平台,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尚设计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覆盖面从2012年的5.1%提升到2017年的100%;受益学生3万余人,连续多年约60%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900多项;设计成果被企业采纳或参考率达70%左右。学校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创业激情高涨,仅2018年7月就完成创业企业工商注册71家。


西安工程大学还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纺织服装研究院、服饰文化研究中心、中巴经济走廊(CPEC)文化艺术研究院等国际合作平台和智库,通过主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强化与巴基斯坦、伊朗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

七星灯火,骊山晚照。西安工程大学经历了中国作为纺织大国的崛起与自豪,也感受着向纺织强国迈进的艰辛与不易。从解决中国百姓“穿衣难”的国计民生难题,到研发“军港纶”、“非典”防护服等特殊用途面料和服装,再到让纺织上天入地、用设计彰显文化,西安工程大学将不改初心、探索前行,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支撑起祖国西部的一片纺织教育高地,为祖国的伟业与荣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培养优秀服装设计制作人才的沃土(严家民 贺俊莲/文)

2018年已成为历史记忆,但这一年,对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来说意义非凡!

2020年5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综合评价招生网报人数继续名列陕西民办高等院校第一名;5月,“百名教授进课堂”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实施,标志学校新时代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同月,学校被2018年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授予“人才培养成果奖”;6月,意大利罗马传来喜讯:被誉为世界服装设计界“奥斯卡”的意大利“金剪刀”大赛中,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05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毕锦培和学校服装学院青年教师王媛获得一二名……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一家以“服装工程”为主的民办本科院校,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面对纺织服装人才培养现实,创新发展,砥砺前行,硕果累累。

寻根究底,答案是: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弘扬“锲而不舍,玉汝于成”校训,传承“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精神,重质量、强管理、创特色,取得显著的办学业绩,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服装设计、制造类优秀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服装设计制作特色

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始终把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放在首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实践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

在我国从服装生产加工大国向服装强国迈进的大趋势下,作为纺织工业大省,陕西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发展,亟需大批优秀服装专业人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契合了当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突出服装设计制作专业基础上,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不断打造特色专业群,形成以服装和艺术为特色,工、艺、文(含经济、管理、教育等)互为支撑的专业群。同时,学院的专业建设获重大突破,“服装设计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两个本科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培育项目,建成“服装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四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


坚持“精于工、匠于心”,擦亮服装设计专业名片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最能体现这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多年来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持之以恒地“遵循人文原则、符合工程原理、采用艺术元素”基本理念,聚集校企优质资源,紧紧依托集团产业,并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培养企业需要的、能在生产一线独当一面的人才。服装专业作为学校突破发展先行试点专业,以社会急需的特色性人才培养为目标,专科坚持“精于工、匠于心”的标准:“精于工”即专业能力上达到技艺精湛,精雕细刻;“匠于心”即专业态度上做到专注认真,精益求精。

学院的本科教育立足培养具有专业创新意识、娴熟实践动手能力、善于利用服装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训设备、教学仪器购置,有效改善专业训练实习实训条件,拓展实训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擦亮服装设计专业名片。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历届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服装技能大赛和服装展演中屡屡获奖,受到服装企业青睐,从学院走出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为服装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发展动力。

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2017~2018年,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西去敦煌”、“在民间”主题发布秀,在时装周期间引起轰动,多位时装设计专家点评道: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发布的服装,彰显出中国时装设计界新生代设计力量的实力与风采。

此外,2015年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苗宪、李朋波来到陕西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就因精湛专业知识、敬业爱岗的奋斗精神而被提拔为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优秀毕业生胡忠智创办了西安郎雅服饰有限公司,三年时间公司就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人才培养四步走,应用型人才孵化有良方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如何培养服装设计优秀人才?

一是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意培养学生创意、设计、产品研发能力。学校聘请了世界裁缝大师联合会秘书长、意大利服装制作师设计师协会顾问蒂莲佐等专家指导专业建设,量身定制专业课程,形成了独特的服装设计制作的专业教学优势。

二是组建以服装教育专家王鹏飞和著名服装高级工程师汤子峰等尖端人才为带头人的教学团队,依托陕西斯卡雷·博德制衣公司形成实境教学、艺工融合、实践淬火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独具陕服特色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生实际,紧扣世界服装设计潮流,启发思维,学用相长,效果明显。

三是学校注重把“知识为本”的教育转变为“能力为本”的教育。陕服的“能力为本”,就是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学校成立服装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学校服装研究所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服装定制单位,还先后为巴菲特、于丹、钱文忠等中外知名人士量身定制服装。

四是学校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举办一次学生服装作品设计比赛。比赛先从班级开始,评选优秀设计作品参与服装学院初赛,再从服装学院的比赛中推荐优秀作品参与学校服装设计比赛。从下到上的比赛,不但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途径。

25年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坚持“强固优势专业、注重特色专业、发展交叉专业”的专业建设方向,形成“以信息技术引领工艺文学科融合,在服装工程专业彰显特色”的陕服标志;在管理上,以学生为中心,践行“一线工作法”,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项管理目标发挥整体功能,形成“政令畅通、运行高效、效果明显”的学校管理大格局;在大学文化建设上,将传统文化精粹同西方大学人文精神相融合,突出立德树人根本,注重学生人格品德养成,形成学校育人优势,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应用型优秀人才。


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深化院企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严家民/文)

陕西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在产业配套中设立的科研院所有力推动了纺织产业发展。随着纺织工业重心的转移,中西部纺织企业与院所如何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创建于1958年的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用60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纺科院模式”,书写着纺织院所发展的精彩华章。

深化产权改革,推动战略创新

记者来到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展室中,一组老照片中的50年代建院初期厂房,与如今面貌一新、充满科技企业氛围的办公场所形成鲜明对比;从经营困顿忍痛转制到步入创新发展快车道,从靠政府财政扶持到自主经营经济腾飞,一张张证书,一件件高科技展品,都在讲述着一所纺织院所创新驱动、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

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强表示,纺科院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引领的改革史,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创业史,更是纺科人坚持科技引领的战略发展史。研究院在市场经济转型中曾陷入发展困境,2000年,按照国家和陕西省科研院所转企的精神,纺科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先后成立了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陕西棉纺织技术期刊社、陕西元盛进出口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电产品、科技信息服务及功能性纺织品检测业务为主导的产业板块,整体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呈现出企业集团化运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市场优势

在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不论是办公楼前“科技为本、市场为纲、人才至上”的治企方针,还是产业用纺织品研发中心、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科技研发、科技服务机构,到处彰显着“科技”基因。

记者了解到,该院自建院以来先后完成科研项目近400项,获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28项,起草《防静电服》、《防护服装 隔热服》、《芳纶1313印染布》等国家、行业标准1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近年来开发的农用防冰雹网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是省果业局灾害防治重点推介产品;“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项目打破国际垄断,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消防服系列材料技术研究”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始终坚持科技就是生产力,密切跟踪国家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紧扣行业技术发展的脉搏,积极探索纺织产业高端领域,结合市场需求,整合内外部科技资源,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正实施多项国家、公安部、省级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下属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产品涵盖军警、消防、石化、电力、冶金、医用、农用及航空航天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检测仪器等。特警战训服、消防服面料等高科技产品已成为主导产品,年销售额占总收入的60%以上;研发的碳纤维平面及三维预制体、碳化硅复合材料等已成功应用,高性能增强材料产业板块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刘强谈到,研究院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加强市场运作,推动成果转化。在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领域,围绕市场需求和国际前沿技术,持续加强研发力度,丰富系列产品,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群”。在高性能增强材料板块,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做强军工产品。在机电产品板块,为完善特种纺织品检测,开发了纺织静电测试仪、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化学防护服液密性测试系统等特种检测仪器。

推进业务融合,重视人才资源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科技期刊媒体面临多重考验,而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下属的陕西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紧抓媒体服务技术市场规律,走出了一条独有的科技期刊融合发展路径。

记者了解到,陕西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现形成了《棉纺织技术》中文刊、《中国纺织科技》英文刊、“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棉纺织技术新传媒”微信平台等融合发展的媒体矩阵,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

纺科院下属的具有第三方资质的陕西省纺织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是陕西省工业(纺织)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开展纱线、功能性纺织品及服装等检测、仪器计量校检等技术服务。该检测中心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成立陕西纺标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持续推进市场化运作,为全国纺织业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且高效的技术服务。

纺科院秉承“科学、创新、敬业、务实”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国有企业的情怀关心员工,以民营企业的机制激励员工。目前该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超过50%,拥有近百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建设有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产业用高性能纤维材料应用工程创新团队,多人获“三秦人才”、全国纺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

刘强表示,纺科院重视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优化完善人才结构,打造业务过硬、梯次合理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队伍。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科技奖励等系列激励政策,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营销等方面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增长动能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基于对行业市场的研判,纺科院加快在新兴纺织领域布局,并积极推进产业联盟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履行新时代纺织科研院所的责任担当。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纺科院投入资金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碳纤维平面、三维编织及针刺生产线,推进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配套应用,培育发展新动能;与安全防护领域上下游企业共建特种纺纱生产线、染整生产线及技术联盟,助力产业链建设;与国内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

“作为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科研院所、全国安全防护领域的重点企业,我们应该有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担当,竭诚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力量。”刘强最后说。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用自己的改革探索、创新实践,谱写了一曲以改革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支撑的特色化发展之歌,以实际行动建设纺织科技强国,用丰硕成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原文链接:陕西专版 |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西安工程大学、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打造人才培养沃土

版权所有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 新闻网

校址: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同文路1号 | 邮编:712046

招生咨询电话:029-38114101 38114102  陕ICP备08004745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